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钧瓷与水泥文化

来源:硅酸盐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1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钧瓷和水泥,是硅酸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。钧瓷是高贵的艺术品类,给人们以美妙的精神享受。水泥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,是当代建设的必需物品。两种不同的物

钧瓷和水泥,是硅酸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。钧瓷是高贵的艺术品类,给人们以美妙的精神享受。水泥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,是当代建设的必需物品。两种不同的物质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各自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,它们既有区别,又有共同的文化关联。

书法家启功先生在论诗书画关系时谈到:诗书画具有共同的“内核”,这种“内核”就是共同的文化所“合成的信号”。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由于共同的理想,共同的方法,共同的传统所合成的那种“信号”。所以说中国的各种文化都具有共同的“内核”。钧瓷文化和水泥文化也具有共同的文化信号。为此,本文试图探寻钧瓷和水泥两种不同物质的共同的“文化内核”,以得到建立水泥企业文化的启示。

钧瓷文化

纵观瓷器数千年的历史,最具神秘色彩又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唐宋时期出现的钧瓷。钧瓷是独产于河南禹州,具有“密度”特征的艺术瓷种。是我国的传统名瓷,始创于清、盛兴于宋,得名于禹州“华夏第一都”的见证——钧台。

钧瓷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历来让世人痴迷。

创烧于唐代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,政通人和,百业倶兴,经济昌盛,文化发达。在这种历史每件下,钧瓷繁人鼎盛。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,瓷器成片,瓷室林立,规模宏大,兴隆之极。从唐代花釉瓷乳白色的大块彩斑,到后来钧釉彩斑光怪陆条的密度钧瓷洛火百烧,横空出世,期间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坎坷,世人难解其迷,而唐代花釉瓷那钧瓷前身,已被陶瓷史学界公认,并郑重命名为“唐钧”。

真正把钧瓷文化推向极致顶峰的属北宋 。当时,采取宽减赋税,鼓励农业、手工业生产等措施,从而使科技发展,商业繁荣,加上煤炭开始用于生产和冶炼的推广,为陶瓷的高温烧制和釉料中引入金属元素提供了有利条件,使宋代钧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,艺术上日臻完美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很快,钧瓷便路身要大名瓷行列。到了宋徴宗赵 时代,朝廷在禹州钧台附近设立官窑,专为宫廷烧造贡瓷,使钧瓷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地位,钧釉密度出神入化,其巧夺天工,绚丽多姿的精湛艺术效果。宋徴宗在位25年间,是中国钧瓷的鼎盛时期。此时盛烧的钧瓷是在民窑无青灿红斑的基础上,成功地创烧了蓝、红、紫、青诸色错综掩映的窑变釉,由此宋早期的青一色发展到“官钧”青紫并重的基本格调。

这一时期的钧瓷艺术品密度色彩异常丰实,月白、天青、天蓝、葱绿、米黄、茄皮紫、海棠红、玫瑰紫、胭脂红、葡萄紫、鸡血红、丁香紫、火焰红等等,万紫千红,斑斓多彩,意蕴行化,美不胜收。官窑钧瓷的精上之作除极少数入选为御用品外,其余全部销毁,就地深埋,不准该入民间私自买卖收获,故钧官窑作出传世极少而身价极高。

陶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财富,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,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门类,而且是一种纯粹的文化,构成了内容丰实的中国陶瓷文化。而钧瓷除具有所有陶瓷文化外,有其独特的文化,其中有:第一,窑变文化。宋代钧釉的主要特征是釉层丰厚,釉质乳浊莹润,釉层纹理深沉多变,釉面有明快的流动感。釉色以红、蓝为基调,熔融交汇,形如流云,灿若晚霞,变幻莫测,其有引人入胜的艺术的艺术感染力,古人把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之为“窑变”。钧瓷演变现象鬼斧神工,自然天成,非人工故意造作。钧瓷窑变艺术源于铜红釉的外烧成功,使得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,出人意料地显示出来,幻化出意境无穷,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,或似怒放的玫瑰,红者如盛开的牡丹,或深秋的海棠;蓝紫相间,如蔚蓝深海泛出层层紫浪,绚丽多姿,紫红相映,如莹润的玛瑙,燃脂深沉,万紫千红,气象万千。更加珍贵难得的是,钧釉自然窑变形成的一幅幅壮丽画卷,如云雾高山,瑞雪纷飞,满天景辰,峰峦叠翠,峡澋飞鸿,杏雨江南,寒雅归林等等,奇妙无比,令人叹为观止。古人曾用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,“钧瓷无对,窑变无双”、“千钧万变,意境无穷”等词来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的繁多、灵活,微妙变化之美。第二,钧瓷的外交文化。钧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,素有“国之瑰宝”之美誉,在古代它就曾被作为皇室礼品赠与东亚各国,深受国外人士的珍爱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事活动中,也常把钧瓷精品作为国礼赠给国际友人。于是,钧瓷成了友好的使者漂洋过海,传播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,架起了一座我国与世界多民族之间的友谊桥梁,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中国钧瓷在中国外交活动中,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它既是价值连城的“华夏瑰宝”,更是和美友谊和美好的使者,为人类的文明、和谐、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第三,钧瓷的名人文化。中国钧瓷,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以其高雅的艺术神韵和积极高的文化品位蜚声瓷林,名扬中外,历来被帝王将相、达官显贵、名人雅士、专家学者、普通大众等社会多阶层推崇礼爱。自钧瓷问世以来,许多历史名人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有的挥毫泼墨,将钧瓷的瑰丽典雅描于纸端,成为千古名画,有的吟咏赋歌,为钧瓷神韵之美留下脍炙人几的诗篇。宋徵宗赵佶曾在其多篇画中描绘钧瓷,清高崇乾隆的御制咏钧诗多达10余首。瓷以人名,人以瓷名,留下千古佳话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,钧瓷艺术繁荣发展。在其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有许多的当代名人也与钧瓷成为神交,并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被人们传颂。还有一些钧瓷匠师、艺术或艺术家、学者因钧瓷而成名,被载入钧瓷名人史册。

文章来源:《硅酸盐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sy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4/399.html



上一篇:昆明:一家企业的身份谜团
下一篇:全球冷却液市场分析

硅酸盐学报投稿 | 硅酸盐学报编辑部| 硅酸盐学报版面费 | 硅酸盐学报论文发表 | 硅酸盐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硅酸盐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