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氧化铝对硅酸的吸附去除机理(3)

来源:硅酸盐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图5是对吸附硅酸的氧化铝的27Al MAS NMR图谱进行分峰处理的结果。把峰值为5.49×10-5的峰分成两个峰后分别得到了6.20×10-5和4.94×10-5的两个子峰×10-5的峰值与

图5是对吸附硅酸的氧化铝的27Al MAS NMR图谱进行分峰处理的结果。把峰值为5.49×10-5的峰分成两个峰后分别得到了6.20×10-5和4.94×10-5的两个子峰×10-5的峰值与图4中纯氧化铝的4配位的峰值6.16×10-5接近,是属于没有发生吸附作用的4配位的铝原子。而峰值在4.94×10-5的子峰就代表了形成Al—O—Si键的铝原子。

图5 吸附硅酸的Al2O3的27Al MAS NMR

2.5 对滤渣氧化铝的SEM-EDX观察

为进一步确定硅酸在吸附剂表面的分布状态,对滤渣氧化铝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,同时进行了元素能量色散X射线(EDX)分析,结果表明,原始氧化铝表面光滑且周围有絮状固体,同时元素特征X射线分析显示只出现了Al、O元素峰,没有出现对应Si元素的峰,说明原始的(用于吸附的)氧化铝中不含硅元素。与此相比,通过吸附实验得到的氧化铝表面观察不到原来的絮状固体,同时表面出现了很多集聚在一起的沉淀物,表明吸附在氧化铝表面的硅酸通过聚合反应变成了二氧化硅固体,覆盖(或填平)了原有的絮状固体表面。这种集聚在一起的固体沉淀同样出现在原来平滑的氧化铝表面,说明硅酸在氧化铝表面发生均匀的吸附。由元素能量分布的EDX图可知,Al、Si、O三种元素在吸附剂表面均匀分布。其中因为Si元素的含量比其他两种元素含量低得多,因此分布量相对少。三种元素的分布在EDX图像中显示的形状基本一致,再次证明硅酸在氧化铝表面吸附属于均匀吸附,与吸附等温模式的分析结果一致。

3 结论

氧化铝在宽的pH范围内表现出很强的硅酸吸附性,且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。氧化铝吸附硅酸的过程属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,是单层的化学吸附。27Al MAS NMR分析结果表明,氧化铝对硅酸的吸附是4配位铝表面的Al—O—Al键被硅原子置换成Al—O—Si键的过程。SEM-EDX分析证明硅酸在氧化铝吸附剂表面均匀吸附。

[1] Nishida I,Shimada Y,Saito T,et of aluminum on the deposition of silica scales in cooling water systems[J].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2009,335(1):18-23.

[2]支苏丽.工业用水中电化学深度除硅的特性研究[D].天津:天津大学,2014.

[3] Lee B E,Fletcher C A J,Shin S H,et study of fouling deposit due to surface-coated particles in coal-fired power utility boilers[J].Fuel,2002,81(15):2001-2008.

[4] Pan Yadi,Si Fengqi,Xu Zhigao,et al.An integrated theoretical fouling model for convective heating surfaces in coal-fired boilers[J].Powder Technology,2011,210(2):150-156.

[5]李广兵,方健,徐敬,等.水垢成垢诱导期机理研究[J].同济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00,28(5):555-559.

[6] Frayne water treatment:principlesand practice[M].New York:Chemical Publishing Company,1999.

[7] Ning R of silica speciation,fouling,control and maximum reduction[J].Desalination,2003,151(1):67-73.

[8] 叶德霖.硅垢及其阻垢剂[J].工业水处理,1994,14(4):3-6.

[9]周本省.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水垢及其控制[J].腐蚀与防护,2006,27(1):26-31.

[10]杜聪,阿柔娜,包仓,等.硅酸水垢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[J].工业水处理,2017,37(10):6-10.

[11]金若菲,王栋,周集体,等.混凝法处理含硅酸盐废水的实验研究[J].工业水处理,2003,23(1):42-44.

[12] Swedlund P J,Webster J and polymerisation of silicic acid on ferrihydrite,and its effect on arsenic adsorption[J].Water Research,1999,33(16):3413-3422.

[13] Latour I,Miranda R,Blanco A.Silica removal with sparingly soluble magnesium Ⅱ[J].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,2015,149:331-338.

[14] Hiemstra T,Barnett M O,Riemsdijk W H of silicic acid with goethite[J].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2007,310(1):8-17.

[15] Bouguerra W,Ali M B S,Hamrouni B,et and kinetic studies of adsorption of silica onto activated alumina[J].Desalination,2007,206(1/2/3):141-146.

[16] Yokoyama T,Takahashi Y,Tarutani and accelerating effects of aluminum on the growth of polysilicic acid particles[J].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1991,141(2):559-563.

[17] Sanciolo P,Milne N,Taylor K,et scale mitigation for high recovery reverse osmosis of groundwater for a mining process[J].Desalination,2014,340:49-58.

[18] Iler R K.The Chemistry of Silica:Solubility,Polymerization,Colloid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Biochemistry[M].New York:Wiley-Interscience Publication,1979:13.

文章来源:《硅酸盐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sy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3/417.html



上一篇:硅酸/硅酸钠为粘结剂热电池正极薄膜的制备
下一篇:水稻的需肥特点及无公害施肥技术

硅酸盐学报投稿 | 硅酸盐学报编辑部| 硅酸盐学报版面费 | 硅酸盐学报论文发表 | 硅酸盐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硅酸盐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